太守作为同盟攻占郡城后的核心指挥角色,其职责主要体现在军团组建和战术执行层面。太守需要明确自身权限范围,只有攻占郡城(包括州府和洛阳)后才能被任命,每个郡城仅能设置一名太守,且任命权掌握在盟主或副盟主手中。被任命者势力值需超过1000,这保证了基本作战能力。太守虽不属于官职系统,但可与其他职位兼任,这种设计既赋予指挥灵活性,又避免权力过度集中。

组建军团是太守的核心职能,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。部队集结必须在指定郡城完成,通过入城界面将最多50支同盟部队整编为军团,但实际作战单位限制为5支。集结状态的部队无法单独出征,这意味着太守必须提前规划作战序列。军团指令包含行军、攻占、驻守、撤退四种基础功能,这些指令将同步作用于军团内所有部队,要求指挥者对战场态势有全局判断。当部队处于免战状态(如新手保护期或闭城状态)时无法参与集结,这种机制防止了滥用战术的可能。

战术执行阶段需重点把控行军规则与状态管理。军团移动速度取决于组成部队中最慢的单位,这种木桶效应要求太守合理搭配兵种。每次行动消耗所有部队20点体力的设定,使得体力管理成为持续作战的关键。当部队进入疲劳或重伤状态时,整支军团将被迫停滞,可通过编辑界面移除异常状态单位以恢复行动力。占领指令具有特殊判定逻辑:只要任意部队进入占领状态,其余单位自动转为待命,但所有部队体力仍会被扣除,这种设计促使太守精确计算进攻节奏。

太守可通过个人战报追踪每支队伍的战斗详情,同盟成员也能查阅相关战报,这种透明化设计有助于战术复盘。当遭遇突发状况时(如太守被罢免或俘虏),军团将立即解散,所有部队返回所有者控制,这种机制要求太守保持稳定的在线状态和战略安全。营帐等级限制调动部队数量的规则(如2级营帐容纳2支部队),进一步约束了军团的后勤扩展能力,指挥者需提前规划驻防体系。
维系军团运作需要注重协同规则与权限边界。部队补兵必须由所有者取消集结后操作,太守不具备直接补给权限,这种分工明确责任归属。单个太守仅能控制一个军团的设定,平衡了指挥效率与权力分配。在领地占领判定上,系统采用首胜归属+序号排序的复合规则,这就要求太守在编组时充分考虑成员的土地需求。特别需军团无法执行屯田、剿匪等非战斗指令,这种功能隔离确保了战略资源的公平分配。

